党建工作

南京地湖所基层党务干部赴重庆北碚开展“寻根铸魂忆峥嵘 砥砺奋进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

引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940年战火连天的重庆北碚到2021年钟灵毓秀的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已经走过了81个年头,一路风雨兼程,收获累累硕果。今年正值党的百年华诞,又是“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立足历史新起点,回首过往奋斗路202163日至6,研究所党委组织基层党务干部跨越千里奔赴重庆,回到根脉所在,回到初心之地,重温历史汲力量,坚定信念再出发!  

  寻根溯源,重温创业之路  

  此次学习活动聚集了研究所的中坚力量,以小班的形式开展,由党委书记、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等30余人组成的学习班,访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寻研究所发展的蓝色之根,通过回顾艰难困苦的创业历程,夯实理想之基、传承先辈之志,积聚起前行的无穷力量。  

  194081,研究所的前身“中国地理研究所”在重庆北碚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地理研究机构,一大批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年才俊共同扛起建所大旗。但在硝烟弥漫的战火里,研究所在北碚三迁其址,三易所长,从北碚中山路到状元碑蔡家湾再到国立礼乐馆旧址,从首任所长黄国璋到第二任代理所长李承三再到第三任所长林超,每一步都铭刻着前辈的足迹,记载着创业的坎坷。几经波折加之年深日久给学习班的寻根之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寻根的道路漫长悠远,但寻根的脚步始终踏实有力。在多方努力下,最终查证得知如今的北碚公园就是研究所最初的成立之地,遗憾的是在多次改建中研究所旧址早已踪迹难觅,不复当年原貌。学习班只能前往设立在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试图从中国科学事业在抗战时期砥砺前行的大背景中,重温研究所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大思小,追忆峥嵘。  

  在馆内参观“战时学术中心”版块时,党员干部惊喜地发现了中国地理研究所的老照片,一张张生动细致的照片重现了研究所和所内科学家当年的风貌,让大家瞬间穿越到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岁月。  

  在一座简陋的砖瓦房门口,二十余名科学家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庆祝中国地理研究所成立,即便此后战火频繁、设备落后、人手不足,先辈们依旧坚持开展嘉陵江与涪江流域、汉中盆地等一系列野外考察,与其他单位协作赴河西走廊、长江三峡等地开展理论探索和地图编制工作,出版《地理》《北碚志》等图文杂志,把科研成果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地方建设服务,为今天地理学研究储备丰富的经验资料和高水平的地学人才。  

 

  学习班参观研究所在北碚成立时的合影、1940年中国地理研究所成立合影 

  秉持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原则,中国地理研究所作为支持单位之一,发起筹建中国西部博物馆,时任代理所长的李承三先生更是亲自参与到设计中,他始终把青少年的培养和普通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科学启民智,用知识促发展,真正做到服务大众、造福社会。 

  

  李承三先生参与中国西部博物馆设计 

  最后全体党员参观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在中国西部科学院内修建的地质大楼,大楼与研究所在南京的老办公楼形制十分相似,似乎透过地质大楼,便能看见81年前中国地理研究所在北碚的点滴过往。  

 

  学习班在地质楼前合影  

  党员干部沿着先辈当年的足迹一路行进一路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去向何方?”溯源追寻中,他们心中的一个个问号被拉直。81年悠悠岁月,从中国地理研究所到划归中国科学院迎来新生,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南北分布到成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最终瞄准湖泊-流域系统实现特色发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从北碚出发,研究所几代科学家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为中国现代地理学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次寻根之行,就是要从历史中寻找精神的丰碑,希望在前人的指引下,激励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用奋斗创造历史,用实干成就未来,用成绩书写新的篇章!  

  薪火相传,砥砺初心使命  

  在党委书记谷孝鸿的带领下,学习班先后抵达渣滓洞旧址、歌乐山烈士陵园、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寻中国革命的红色之根,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助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青山翠柏,古木葱茏。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歌乐山烈士陵园,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肃立默哀、敬献花篮,共同缅怀革命烈士,并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发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在祭扫活动中党员同志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精神激励和灵魂洗礼,充分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其实搞科研很多时候和干革命一样,需要钢铁一般的意志,不屈不挠、拼搏向前,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精神中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湖泊生物与生态支部书记史小丽这样说道。吾辈必将铭记先烈功勋,传承红色基因,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学习班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现场学习
  在渣滓洞旧址,一大批革命志士的英雄形象通过一封封家书、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先进事迹在党员干部的脑海中清晰起来。用血泪写下的“狱中八条”是烈士们无惧无畏走向刑场前,向党组织表达的殷切希望;在狱中靠想象为新中国亲手绣的红旗是许建业的赤胆忠心;以瘦弱之躯受尽严刑拷打也决不叛党的江竹筠,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罗广斌和杨益言以笔为刀作《红岩》,打造出一部黎明前的悲壮史诗,让共产党人的不朽精神永世流传……党员们身临其境、切切实实感悟到革命先辈不畏残暴、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崇高精神。
  在红岩村和红岩革命纪念馆,党员们聆听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激壮往事,学习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在逆境中艰苦朴素、为革命坚持到底、战斗不息的精神,重温了以“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为基本内涵的红岩精神。不管处境多么困难、局势多么复杂,革命先辈们始终心向宝塔山,旗帜鲜明、清醒自信,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排除万难、艰苦奋斗、争取胜利,开辟出一条救亡图存的新战线。驻立在周总理修订的《我的修养要则》前,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支部委员张玉超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澎湃,她说“周总理什么都做到了,唯独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他以身许党许国,用毕生实践理想,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漫天轰炸没能让共产党人屈服,日久岁深更没有让红岩精神消失,时至今日,革命精神依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学习班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
  一处旧址就是一个生动课堂,一段历史就是一部活教材。党员同志们通过现场教学切身体会到革命先辈甘于艰苦、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聚焦科研主业,一张蓝图干到底,用不懈奋斗镌刻使命担当,切实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铸魂强基,筑牢廉政防线  

  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时代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表率意识、责任担当和斗争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敲响廉洁自律警钟。党员同志们赴重庆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警示教育,接受廉政清风洗礼。  

  党员们观看了记录真实案例的警示短片,将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短片以详实鲜活的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个别领导干部由于贪恋金钱,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专断独行,给国家、社会、人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堕落成人民罪犯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了涉案人员贪腐蜕变之路,也给全体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提醒党员干部要防微杜渐,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  

 

观看警示教育短片 

  在习近平总书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告诫中,党员同志们跟随讲解员的专业解说,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历程以及各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的反腐力度和强大的制度优势,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深远意义。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把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聆听总书记的告诫  

  “打虎拍蝇”单元,通过讲解员讲解、播放忏悔视频、图文展示、多媒体情景再现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近年中央和重庆等地查处的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展示了涉案人员的深刻反思与沉痛忏悔。教育基地充分运用声光电等手段将党员们带入如履薄冰的“险危处”,堤溃蚁穴的“缝隙间”,监狱铁门的“森严中”,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受到警醒。“真是太震撼了,触及灵魂”物理湖泊与水文支部书记施坤感概“看到少数党员顶不住歪风、抗不住诱惑、管不住小节,与初心渐行渐远,最终深陷囹圄,我的内心无比惋惜痛心,典型案例警醒我们,杜绝侥幸心理,勿以恶小而为之。”  

  参观结束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此次现场教学为契机,坚持大是大非立场坚定、小事小节加强修养、一点一滴完善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紧绷廉洁自律的“缰绳”,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努力当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  

 

学习班在重庆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双向交流,强党建促科研  

  近年来,研究所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以科研发展检验党建实效,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相融互促、同步向好。为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共建交流。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韦方强、三峡所副所长李哲,研究所党委书记谷孝鸿,党委委员吴庆龙、薛滨等50出席会议。  

 

  在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研究所党员详细了解了重庆研究院在科研工作、科技成果与转化、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情况。所党委书记谷孝鸿介绍了我所研究领域、机构设置、重要科研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党建创新工作等情况。双方共同分享了党建工作经验,相互学习先进理念。韦方强特别表示我所“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创新做法给重庆研究院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重要启示,将支部建在研究室上,科研一线支部书记兼任研究室副主任,有效推动了组织体系沉到底,实现党建科研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会上,支部书记们还就支部工作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如何更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提高党员学习的主动性等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拓展支部工作思路,在取长补短,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  

  随后,双方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如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如何促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合作共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关键问题交流研讨、畅所欲言,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 

  会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 

  此次共建交流不仅推动党建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也将使双方业务合作更加紧密,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目标,让党建和科研同频共振,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结语  

  这是一次追根溯源、品读初心的铸魂之旅。  

  这是一次强根固本、接续前行的实践之旅。  

  怀着敬仰来,带着思考走。4天的现场学习虽短暂,但思想之火已被点燃,精神之钙已经补足。老一辈创业者用“舍得”换“获得”,用“小我”换“大我”的奋斗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奋勇向前。吾辈必将在回望初心、灵魂洗礼中夯实信仰之基,在新征程中砥砺“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知重负重、勇于担当,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中作出更大创新贡献!  

  根的力量,隽永深刻,这力量将继续伴随我们走向浩渺碧波,走向万里征程!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