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邀请,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前所长、2019年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国际杰出学者获得者Hans-Joachim Freund教授于5月10日至14日来苏州纳米所访问交流,并于13日上午作题为“Can single crystal model catalyst based on thin oxide films tell us about real powder catalyst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崔义研究员主持,纳米所所长杨辉及相关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报告会。
对于催化,特别是多相催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模型催化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关于金属单晶和金属氧化物模型催化剂的研究在表面科学领域大放异彩,使得研究者们能够从纳米甚至原子尺度上认识和理解催化反应本征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并直接应用到真实催化中。Freund教授从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氧化物/金属界面中的活性位点和二维SiO2/金属界面限域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利用表面科学方法对模型催化过程中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涉及颗粒尺寸和结构、载体的修饰以及环境(即超真空或环境条件)对反应性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将复杂的反应过程在原子尺度上呈现出来,为理解催化过程的实质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访问期间,Freund教授还参观了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并与能源催化研究方向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展了座谈,就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Freund教授简介:Freund教授是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巴西科学院外籍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University Aix Marseille,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 和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t Erlangen-Nürnberg荣誉博士,美国物理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他在表面科学与多相催化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引领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众多国际奖项,包括欧洲科学院Blaise Pascal Medal、美国化学会Gabor A. SomorjaiAward 、美国真空学会Gaede-Langmuir Award、北美催化联合会和欧洲催化联合会Michel Boudart Award等。迄今为止,Freund教授共培养了130余名博士和80余名博士后,作了770 余次邀请报告,发表815余篇学术论文,其论文被引用45000余次。
Hans-Joachim Freund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