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湖泊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全球变化专项办、中科院前沿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水科院、中国林科院、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项目跟踪专家、项目特聘专家及项目组全体人员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采用了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会议由项目负责人薛滨研究员和项目跟踪专家夏军院士、丁平兴教授共同主持。
会上,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张运林研究员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辞。科技部全球变化专项办李霄主任阐述了本项目的立项背景,肯定了项目组已开展的工作,同时建议进一步细化项目任务书的内容,安排好工作时间节点,推动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中科院前沿局地学处段晓男处长充分肯定了开展本项目的重要积极意义,建议从项目层面上实现多学科交叉下的方法创新,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要防范疫情对研究工作的影响,提前做好各类工作预案。
项目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薛滨研究员及各课题负责人关于项目和课题两个层面实施方案的汇报并进行了质询与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及各课题实施方案总体设计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合理,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完善,进度安排合理,各课题任务之间联系紧密,能够相互配合并有效支撑项目目标的实现。专家组同时对项目组成员提出建议:项目团队要充分利用前期工作的积累,对项目及子课题进一步提升、完善、升华;把项目的研究增量做大,通过四年的时间产出更多、更大、更有亮点的成果;对与湖泊相关的专有模型进行完善、开发和创新;多关注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对湖泊水量、水质以及生态系统转型和服务的影响,加强对长时间尺度上湖泊环境演变的研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需求,在北方湖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咨询建议等。项目跟踪专家夏军院士建议围绕项目科技目标和考核指标,抓住项目的重点,突出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明确关键科学问题、加强水循环过程的研究,尤其是耦合模型的研究,最后要集成项目的四个课题,厘清各个课题之间的关系。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本项目实施方案论证。9月1日,项目组还组织了项目内部的学术交流和项目组工作会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湖泊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项目首席科学家是薛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6家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计划通过5年时间阐明我国北方湖泊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规律;揭示湖泊水文-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定量区分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构建适合我国北方湖泊演变和生态效应研究的气候变化-水文-生态耦合模型;评估湖泊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水生植被和鸟类多样性的影响,为北方湖泊应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调控机制与途径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