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0日,一年一度的中科院公众开放日和全国科普宣传周活动如期而至。今年,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应邀参加在苏州博览中心举办的苏州市第三十届科普宣传周、第二届苏州青少年科技节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作为国家级科研院所,肩负着产学研与科普科教国家队的重要职责。紧紧围绕并积极落实中科院的“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2018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公众开放日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线下不仅有精彩纷呈的现场活动,线上还有远程直播。活动内容可谓精彩纷呈,纳米科普科教备受追捧。此外还有乐高主题搭建的“苏州未来城”、腾讯智能人脸识别技术、让运动游戏化的VR单车、入围威尼斯的原创VR电影、厨房像实验室一样的分子料理等等。活动期间,苏州纳米所大咖主讲、线上直播、线下展演、科教融合所校联展、科普图画书展示、老中青少志愿者齐上阵。让所有参加纳米主题活动的家长和学生们着实过足了 “科技瘾”。活动人气爆棚,纳米所展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热闹非凡。2天展位线下人流3.5万人,线上远程直播点击量1.6万次,大大提升了苏州纳米所科普科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苏州纳米所首次尝试科普直播,现场直播、线上远程服务社会公众1.6万次。因公益科普活动免费!名额早早被秒杀!对于那些没有及时抢到没入场券或远在千里之外的科学粉丝们,还可以通过收看现场直播来过把瘾!时长一个半小时(2018年5月19日10:30——12:00)的展位展演+大咖主讲直播,在直播结束半小时即12:30 之后,转换成可以回看的录播,这样一来,又为错过直播的科技粉丝们弥补了遗憾。
宣讲主题一:纳米技术与印刷电子
主讲大咖——崔铮研究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1988年获东南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自1989年至2009年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与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工作,任首席科学家。10月全职回国加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创建了国内首个印刷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开辟了印刷电子研究方向。目前印刷电子中心已建成研发实验室2760平方米,团队成员84人,其中固定科研人员31人。已获得国家、地方与企业科研项目90余项,回国9年来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0余次,出版中文专著2部,英文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已授权20项。曾荣获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双百人才”称号、第九届“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称号,2011年姑苏领军人才称号,2012年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领导开发了混合印刷纳米银金属网栅透明导电膜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于商业化,作为该项技术第一发明人的发明专利获2014年中国专利金奖。
宣讲主题二:电子显微镜下神奇的纳米世界
主讲大咖——张锦平研究员:现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所测试平台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要创建人,现为顾问。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士学位;八十年代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物理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从师开创我国电子衍射与材料电子显微学的郭可信先生,并受到叶恒强院士、杨奇斌教授指导;后赴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博士后及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研究助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 UCSB 分校材料系、加州纳米研究所电子显微镜中心科研负责人。现仍为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支持的美-中联合研究与教育合作(称为 PIRE)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从事材料的电子衍射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三十余年,在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2008 年底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聘请的外国专家回国,现任‘电子显微学报’编辑,中国电子显微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回国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 973基金、基金委国际合作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等多个项目,并于2010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奖”(国际型学科领军人才)。 现在,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孔催化材料:合成、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和科技部“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在能量转化中应用”两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主要核心成员。
二、 线下展演最大亮点:纳米银导电笔点亮一带一路。
纳米技术印刷电子互动体验,纳米银导电笔创意DIY:画龙点睛亮闪闪,纳米银导电笔点亮一带一路。该创意源于苏州纳米所部分科技工作者承担着“一带一路”相关科研项目。为更好落实习总书记科技三会中倡导的“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应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苏州纳米所借这个创意,引导社会公众了解苏州纳米所在一带一路构想指引下,不仅科技创新会有所作为,科普科教也应紧紧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和步伐,像印刷电子那样,用现代纳米技术把我们古代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升级改造成节能环保的现代印刷术。纳米银导电笔点亮的不仅仅是一张世界地图上一带一路部分国家节点,更重要的是为点亮孩子们眼前的世界之窗和心中的科学梦想。
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科普作者薛进做了趣味童书分享活动。
1、 新书预热:《量子精灵探秘科圣墨子》。“量子星”为什么命名为“墨子号”?高大上的现代量子卫星与中国古代名人墨子又有什么紧密关联?墨子的什么科学理论与实践助力现代工程师们,完成了世界上最大口径天眼FAST的宏伟建设?墨子他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巨大贡献与深远影响?百科全书式的墨家创始人墨子为什么又被世人尊称为 “光学之父”和 “科圣”呢?让我们跟随量子精灵一起去揭开科圣墨子的神秘面纱。
五、科教融合所校联展:纳米高端资源科普化
1、 科教融合从娃娃抓起:趣玩·纳米(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独墅湖学校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新硅谷,致力于科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创立STEM课程中心,创设纳米科技长廊、STEM少年科学院和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等前沿高端的科技教育环境,以纳米科技课程和人工智能课程为两翼,整体打造科学素养课程。
3.省级纳米课程基地(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西交大苏州附中拥有一套自主编著的纳米课程,教材一共分为八本,目前展示的是原版,反复修订后的最新版现在还在出版中。另外,还有AR/VR版的纳米课程,可以给大家更方便、直观的体验,也更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六、老中青少志愿者齐上阵。
本次公众日科普周活动期间,苏州纳米所的科普志愿者团队服务人员也算是全年段覆盖。上至70多岁的科普大咖讲师,下至刚上小学的小志愿者,中间除有中年科普作者外,还有青促会青年科技工作和研究生同学,另外还有参与科教联展学校,像翰林幼儿园、独墅湖学校及西交附中的科学老师呢。大家都干劲十足,其中这位给活动护照盖章盖到手发软的最小志愿者就是一道志愿者敬业服务的靓丽风景线。
负责给活动护照盖章的最小志愿者
活动部分志愿者合影
科教探索永无止境,科普服务永远在路上。2018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公众日科普周活动圆满落幕。大咖主讲、线上直播、线下展演、科教融合所校联展、科普图画书导读、老中青少志愿者携手服务,精彩亮相苏州市第三十届科普宣传周、第二届苏州青少年科技节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线上线下受到现场领导、社会公众和远程参与者的做多鼓励和好评。科普科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苏州纳米所定将认真总结活动前中后的得失优劣、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发挥好科普科教国家队的社会使命和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