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第五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和重点化石产地、科学传播、科技出版和文创企业等60余个单位的150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科技与信息处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共同承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戎嘉余、周忠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科普工作委员主任王永栋、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陶庆法、自然资源部东北亚演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革、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以及内蒙古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富友、内蒙古自治区科协、文旅厅、教育厅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秘书长李国祥主持开幕式。王永栋致开幕词,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组织科普教育、科普展览、科普创作与出版、科学传播、网络影视和文创开发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纽带与桥梁作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科普工作者勇于探索新技术和网络方法等,开展云讲座、云游博物馆和应急科普等,开展网络和线上古生物科普教育,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和肯定,并对今后的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提出了展望。王富友副厅长代表内蒙古自然资源厅致欢迎词,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且珍贵的自然资源,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发挥地区特色,在自然科学文化传播和对外展示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致辞表示,目前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普事业,对于大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这次研讨会参加人员众多,是中国科普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我国地质古生物科普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科学普及也是国家需求之一,科研、科普工作者以及出版和企业等携手联合,可以深度发掘并进一步做好地质古生物的科普工作。开幕式上,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陶庆法、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革、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分别致辞,并对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提出了积极建议。
开幕式现场发布了“2019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吉林大学、重庆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西北大学和卓谨信息科技公司等单位获得十大进展,展示了我国地质古生物科普领域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对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和化石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授牌仪式,中国古生物学会授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授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化石文化传播基地”,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授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实验基地”。
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特邀报告会,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戎嘉余院士做题为“生物演化探秘与思考”的报告,北京自然博物馆孟庆金馆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古动物馆王原馆长、重庆自然博物馆欧阳辉馆长,以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王军有馆长等专家学者,分别作题为“从科学发现到多元科普产品转化”、“从亿万年的演化史看人类的命运”、“自然类博物馆策展实践”、“起好步开好局为内蒙古地质古生物科研科普工作做贡献”的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除了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外,还安排了14个大会报告,内容涉及博物馆展陈、应急科普、古生物课程开发、多媒体技术、竞技数字模型、化石数字复原技术、网络科普平台以及全媒体融合技术等。会间还组织考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会后赴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进行考察交流。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化石网、内蒙古电视台等二十余家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了聚焦报道。
第五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