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荣誉

南京分院系统两位科学家获评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江苏省国防科工办共同发布2021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系统单位两位科学家获评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分别是紫金山天文台杨戟、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曹长群。 

  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自2020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2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广泛宣传先进事迹,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杨戟,1961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中澳天联合研究中心(ACARMA)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工作组联席组长。主要从事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科学研究工作,注重射电天文技术研究及设备发展,开辟了我国亚毫米波天文观测新领域。主持多项国家研究课题,牵头“银河画卷”研究计划,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和会议文集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各类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天文学刊物受到国际同行的千次引用,获得专利权8项。主持设计研制"移动式亚毫米波望远镜",获2002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3毫米波段多谱线系统”的原理设计并参与系统的研制,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2010年主持国家重大装备研制计划,研制了国际上第一台边带分离型超导成像频谱仪。 

    曹长群,1970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主任。主要从事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的古环境背景与灭绝机制的研究。依托高分辨率微观沉积特征、碳和氮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生物标记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证据,识别华南海相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海平面变化、火山事件、海洋水体地球化学环境异常的过程和时序关系。曾提出“二叠纪末期海洋光合作用带水体硫化氢富集毒化”以及“二叠纪长兴期长周期海洋缺氧毒化”的观点。近年来,着眼于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陆相生态系统崩溃过程以及中二叠世末期生物灭绝与海洋环境异常背景的研究。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