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美国德克撒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天文系教授 Neal Evans 访问紫金山天文台,并为紫金山天文台的师生做了一场题为“What Determines Star Formation Rates”的报告。紫金山天文台的高煜研究员主持了此次报告会。
Evans教授从一幅关于宇宙恒星形成历史的示意图开始了他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一下在河外星系中关于恒星形成的研究结果,比较了不同的气体成份与恒星形成的关系,明确了在星系这样的大尺度上,恒星形成是与分子气体的含量相关的,且二者之间存在幂律关系,当考虑的气体成份是致密分子气体时,这样的幂律关系的幂指数接近于1, 也就是线性关系。
简单地介绍了在星系这样的大尺度上的恒星形成规律后,Evans教授将我们的视线带进了银河系内,基于对银盘上的恒星形成区的研究,他详细的介绍了在分子云尺度上的恒星形成规律。他介绍了在研究恒星形成关系中常用的一些关系,如恒星形成与气体的关系,恒星形成效率与气体的关系等,这是将恒星形成与分子云的不同性质相联系。同时Evans教授也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说明恒星形成的时标,自由落体时标(free-fall time) 和交会时标 (crossing time)。通过将观测与理论研究进行对比,Evans教授指出,当使用致密分子气体而不是总气体来定义恒星形成效率时,可以使恒星形成效率的弥散大大减小。
Evans 教授的精彩报告给紫台师生传递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使紫台师生了解了很多在恒星形成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通过问答与讨论环节,Evans 教授为大家为大家解开了很多疑惑!这次的Colloquium使紫台师生了解了很多前沿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