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毅教授及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晏成林教授来纳米所作学术交流

  125日,应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邀请,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毅教授及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晏成林教授来所作学术交流,并分别作题为“分子筛膜:结构优化、维度控制及应用拓展”及“高比能二次电池及其原位反应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崔义研究员主持,纳米所相关领域老师及同学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

    首先,刘毅教授将其团队为显著提升分子筛膜分离性能所从事的相关工作做了详细介绍。近年来,以沸石及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为代表的分子筛材料因具有孔道尺寸高度均一、骨架结构及化学组成灵活可调等显著特点而在膜分离领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报告人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介绍:1)分子筛膜优先取向调控: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并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b-轴取向MFI型沸石分子筛膜及c-轴取向NH2-MIL-125(Ti)MOF分子筛膜制备的新工艺。同时,制得的取向分子筛膜分别显示出优异的离子筛分及气体分离性能;2)分子筛膜骨架维度调整:系统探索了以水滑石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在气体分离中的潜在应用。实践证明,水滑石膜材料不仅本身具有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同时也能够用于辅助制备高性能MOF气体分离膜材料;3)分子筛膜应用拓展:进一步探索了二维水滑石及三维MOF材料在金属防腐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晏成林教授介绍了锂电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高压电解液技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及超低温锂电池技术。锂电池研究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信部对锂电池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及更高安全性的要求,目前,锂电池主要用到的负极材料为石墨,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及磷酸铁锂等,一般具有容量低,寿命短,锂离子扩散慢等缺点。他着重介绍了新一代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可匹配多种安全与长寿命正极材料,能够弥补传统锂电池存在的缺陷,并用原位动态影像生动记录了其在固态锂离子电池取得的突破性技术,即空气稳定、高安全无枝晶的金属锂负极保护技术。相关技术的介绍使得参会老师及同学深受启发。 

  报告后,两位教授皆与参会老师、学生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对于老师及同学的提问两位报告人也分别进行了详细解答。 

  刘毅,教授/博导,曾获德国洪堡学者,日本高度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辽宁省优秀毕业生以及中国科学院三好学生标兵等系列荣誉称号与奖励。2005年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4年于德国汉诺威大学做洪堡学者,2015-2016年于日本京都大学iCeM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10月起经破格评定教授并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长期从事新型高性能分子筛膜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晏成林,现任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回国前任德国莱布尼茨固态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与原位表征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的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德国际合作项目等。发表论文100多篇,主要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如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Chem. Int. Ed.Adv. Mater.等杂志上,其中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50多篇。荣获多项奖励和表彰,其中包括德国IFW-Dresden研究所杰出科研奖、德国洪堡学者奖、以加拿大魁北克省第一名的身份获得加拿大FQRNT奖、中国优秀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研究工作被Science newslineScience dailyScience seeker等多家媒体、刊物和网站作为亮点报道。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编委或特邀编辑。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