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土壤所小组举行场地土壤修复治理环境管理经验学术交流会。会议邀请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胜田研究员,同济大学马利民教授、河海大学钱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凤贺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洪青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徐海涛教授、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夏冰博士、清华大学葛亮博士等专家学者与会作报告。
报告会上,张胜田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框架”的学术报告。报告人结合自身在场地修复与环境管理一线的长期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土壤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指出当前我国场地土壤面临着“集中”、“复合”、“爆发”式的突出特点,土地资源有限,高强度开发利用矛盾突出,强化“清洁土壤重点保护,高风险土壤污染区域综合治理”是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框架的重要策略。并基于《土十条》与《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的主要内容,报告人详细解读了《土壤环境质量试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制订的历史沿革、科学依据、技术路线与使用规范。此外,报告人还结合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相关工作,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框架的不断完善与优化,离不开各界同行的齐心努力与协同工作。
会上,来自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其他专家,也分别分享了在长三角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上修复技术遴选与示范验证的工作经验。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先后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标本馆、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平台。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增进了不同兄弟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共赢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