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第八届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暨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116-8日,第八届全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在河海大学闻天馆举办,这是沉积物环境专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五次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河海大学主办,沉积物环境专委会与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包括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沉积物-水界面过程与地球化学;第二分会场:沉积物有毒有害物特征及行为与风险;第三分会场:沉积物污染控制与治理修复技术)、二个特色学术沙龙(沙龙一:海洋/河口/海岸带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治理;沙龙二:湖泊/水库/河流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治理)、两个青年特色沙龙专场(均由4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自主报名设立,分别是沉积物微界面过程与表征和沉积物修复技术问题与展望)、三个沉积物研究技术与培训会(技术培训一:沉积物界面静态/动态释放模拟;技术培训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及其应用;技术培训三:微电极技术的沉积物应用及操作)以及三个研究生报告专场。此外,本次会议还特意开辟了展板展示口头短报告专场,共计收到了43块展板。 

  本次会议收到了来自全国80个单位共计400余人注册。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兄弟单位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等14位同志做大会特邀报告,其中王超院士和吴丰昌院士分别做了“河湖底泥研究与治理的思考和“我国环境基准发展战略与初步研究的专题报告。两个大会报告针对我们水体/沉积物等环境基准以及河湖底泥治理的前沿以及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广大参会者中起到了极大的反响。其他大会报告内容涉及了湖泊、水库、河口海岸带等水体沉积物的研究,内容包括沉积物-水界面过程与地球化学、沉水体积物微塑料研究、湖(库)内源以及重金属污染及评价、沉积物新型污染物监测技术与方法、河口滨岸带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表征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等研究内容。大会报告反响强烈,与会代表踊跃提问,对一些国际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技术培训专场一直是沉积物会议独有的特色,针对目前制约沉积物研究领域进行有关污染物测试、监测及分析手段方面的瓶颈问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沉积物内源释放静/动研究技术与方法、薄膜扩散平衡(DGT)技术的使用、高分辨率间隙水平衡式采样技术、微电极测试技术等,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培训和宣传,使广大参会者增强对沉积物环境污染机理的认识,有效拓展了研究领域。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和参会者就沉积物-水污染循环过程、沉积物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物)行为与风险以及沉积物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进行深入交流,内容涉及13个口头分会场报告。特色沙龙以及青年科学家沙龙专场中,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分别就我国沉积物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风险评估的方法、沉积物-水界面过程以及底泥污染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制定我国特色的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势在必行,且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应该秉承科学的理念制定具有区域性和目标特色的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未来应该向国家有关管理部分提出这方面的需求。对于河湖底泥治理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讨论中,广大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的科研方向应该紧密国家需求,并能真正为底泥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技术策略方面多下功夫,应加强产--研方面的合作研究,使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通过企业孵化成为真正的适用技术。此外,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以后再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上应多邀请从事一线生产的工程人员做报告,主要就企业的需求进行讲解,引导有关人员在服务于社会的技术方面做研究,使沉积物的研究能够真正的落地。研究生专场共计有38个报告,报告进行到了晚上23:00点,为了能够使参会的博士和硕士生有机会就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汇报,通过横向比较,找差距,互学习,共进步,并在每个研究中专场以及展板口头报告中评选出了优秀展板以及优秀研究生报告者一、二等奖。同时会议中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JES)以及环境工程学报的编辑分别就两个期刊的发表准则、投稿流程以及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鼓励广大从事沉积物研究的专家学者投稿。 

  会后,沉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敏教授宣布第九届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由厦门大学承办,并与沉积物专委会委员一起为研究生以及优秀展板获得者进行了颁奖。最后,总结了往届沉积物会议成功举办的经验,并指出了不足,希望在新一届沉积物会议中均得到改进和完善。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