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南京分院系统研究所2021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交流会召开

  118日下午,南京分院组织召开系统研究所2021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交流会。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系统研究所分管所领导及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由南京分院副院长华伟主持,以现场和视频会议并行的方式进行。

  会上,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古生物所、南京土壤所、南京地湖所、南京天光所、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赣江创新院和南京天仪公司分管领导汇报了各单位2021年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的重大突破、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国重重组进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亮点工作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并开展研讨交流。 

  杨桂山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组织系统研究所开展年度科技创新总结交流是为各单位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他就各单位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抓好“十四五”规划的实施,通过谋划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规划落地见效;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突破思维定势,完善人才政策;三是紧紧围绕主攻方向持之以恒开展攻关,加快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出;四是高度重视国重重组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坚持不懈加以推进。杨桂山还介绍了南京分院麒麟新园区和麒麟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情况。他指出,今年分院相关研究所将搬迁入驻麒麟新园区,落地麒麟的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开源软件供应链、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等重大设施平台将加快预研建设,国科大南京学院研究生将全部入住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未来南京分院将着力构建以南京麒麟区域创新高地为核心的中科院在苏赣两省的“1+2+N”区域创新合作新格局,充分彰显中科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骨干引领作用。 

  2021年,分院系统各单位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紫金山天文台1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获得TeV以上能区最精确的宇宙线氦核能谱并发现能谱新结构、正式发布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南京古生物所发表了包括《自然》、《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在内的系列重要科研论文,报道了研究所早期动物演化、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演化、被子植物起源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南京土壤所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项成果分获江苏省、江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京地湖所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太湖梅梁湾、巢湖项目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编制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南京天光所牵头的中国与西班牙天文合作重大项目“西班牙GTC高分辨率超稳定光谱仪研制”正式立项,将使中国天文学家获得国际上最大口径望远镜GTC的保障性观测资源。苏州纳米所作为牵头单位建设国家重大平台“智能可穿戴创新工作站”;1项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苏州医工所“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取得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医疗器械注册证,重大成果转化收益突破1.5亿元。赣江创新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天仪公司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一名。 

  南京分院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全体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