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

南京地湖所主编的《鄱阳湖洪泛系统地表-地下水文水动力过程与模拟》正式出版

  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李云良研究员、张奇研究员、谭志强和姚静副研究员主编的《鄱阳湖洪泛系统地表-地下水文水动力过程与模拟》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长江中下游极具代表性的洪泛系统。鄱阳湖不仅在长江中下游蓄水、防洪、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提供了完整而独特的洪泛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全球生命湖泊研究网络的重要研究区。不仅在中国,鄱阳湖洪泛系统在全球生态水文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和代表性。在洪泛区面积上,其仅次于亚马逊河洪泛区和湄公河洪泛区。在形成原因上,由湖泊水文节律变化所形成的鄱阳湖洪泛区系统,其高变幅水位变化与上述两大河流洪泛区不分上下,湖泊型洪泛区位居全球首位。 

  鄱阳湖湿地作为全球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支持了世界98%的国际濒危物种白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和60%以上的白枕鹤等珍稀种群越冬栖息。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正面临着新政策、新理念、新形势和新环境下的新特征,涉及的热点问题和区域重大科学问题非常之多,现阶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挑战。2000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三峡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鄱阳湖干旱事件频发,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2022年又发生夏秋季节“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江湖洪旱极端水文事件愈发频繁,已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洪泛湿地水文水动力情势,这对适应和依赖于自然洪水状态的湖泊洪泛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和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书基于鄱阳湖洪泛区地表水动力学模型、地下水动力学模型、水文连通性评估模型、水质运移模型、非线性预测模型和同位素质量守恒模型等,反演复杂下垫面的鄱阳湖洪泛区地表-地下水高度动态的时空变化过程,深入研究变化的江、河、湖关系和强人类干扰对洪泛湖泊地表-地下水文水动力情势的影响。从基于动力机制的角度刻画鄱阳湖洪泛水文水动力时空异质性格局,揭示洪泛水文情势对气候变化和典型人类活动的定量响应关系,弥补或拓展鄱阳湖地下水方面的相关研究,阐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季节性转化,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认识鄱阳湖地表-地下水文情势和格局,深入诠释湿地生态水文效应与内涵。 

  本书得到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先导A等项目资助。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