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25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承担的青海省首个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验收会在青海省海西州召开。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苏海红、海西州科技局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项目验收专家组、项目总体组成员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省冷湖行政委员会气象局、西华师范大学、青海省地震局等参与单位成员共约70人参加了会议。
青海省科技厅苏海红副厅长在项目成果发布会和验收结题会上致开幕辞和总结发言
项目验收专家组由云南大学刘晓为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侯金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白金明研究员、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张海燕研究员、吴京文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孔旭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郭建平研究员、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李善平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何飞研究员等10位专家组成,刘晓为教授任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项目结题验收分为台址现场考察、亮点成果发布和结题验收报告会三个环节。
9月22-23日,青海省科技厅领导、海西州科技局领导及项目结题验收专家组一行来到德令哈雪山牧场射电多波段台址点和冷湖赛什腾山光学台址点进行了现场考察。
验收专家组现场考察德令哈雪山牧场射电多波段台址点
验收专家组现场考察冷湖赛什腾山光学台址点
9月23日下午,在海拔4200米的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学家工作站举行了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亮点成果发布会。项目组就暗夜星空保护条例、光学天文台址成效、冷湖的气象地质与天文、最佳星系量天尺-双周期变星、宇宙中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等5项成果进行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进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史生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景益鹏教授和项目总体组组长杨戟研究员分别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对重大专项实施成效进行了评价,一致肯定项目实施顺利圆满,取得了多个亮点成果,并对未来基于冷湖赛什腾山和德令哈雪山牧场国际一流的光学/红外、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天文观测台址资源有序推进重大天文观测设施落户、开展天文前沿观测产出重大科学成果提出了殷切的寄语。
项目首席科学家吴雪峰主持项目亮点成果发布会
项目组进行成果发布
常进、崔向群、史生才、景益鹏4位院士对项目实施成效和亮点成果分别提出了宝贵意见和殷切希望
项目总体组组长杨戟研究员寄语
9月24日,重大科技专项结题验收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吴雪峰向与会领导和项目验收专家汇报了项目总体完成情况,随后项目四个课题的负责人邓李才研究员、姚骑均研究员、周秉荣研究员和吴雪峰研究员分别从光学台址监测、射电多波段台址遴选和监测、天文台址大气、地理地质环境监测与综合分析、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在考察现场、审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的基础上,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组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合同书约定的预期任务和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项目组汇报项目总体和各课题完成情况
专家组听取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项目组基于连续3年的光学台址监测结果,确认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地区具备建设国际一流光学天文观测基地的综合条件;对冷湖地区候选天文台址的气象、地理环境及地质条件进行了监测与适宜性评价,初步构建了梯级气象站网和综合数据集,为冷湖地区天文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服务;通过射电台址遴选和连续3年的射电环境监测,确定雪山牧场在观测季(10月-次年3月)具有与当前国际最佳亚毫米波台址相当的可沉降水汽含量条件,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亚毫米波候选台址;自主开发了时域天文自动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应用于已有光电设备,开展时域观测并取得重要成果;围绕墨子巡天望远镜等重要天文观测设施,开展了相关重大科学问题预研究;在Nature、Nature Astronom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授权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7项;获批国家级人才项目2项,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4人;促进了国内天文单位与青海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结题验收会合影
同时,在专项项目推进过程中,促成了11家科研单位12个光学望远镜项目共计43台望远镜落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1台15米亚毫米波望远镜选址落户德令哈雪山牧场观测基地。通过联合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举措,带动了青海省的天文等相关学科建设,为青海省天文学科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为青海省以冷湖及周边地区打造为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