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华社】距今6亿年的“瓮安生物群”有多重要?听专家怎么说

2017年4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4月1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珏玢)位于贵州省瓮安县内的“瓮安生物群”,保存有距今6.1亿年的迄今最古老动物化石。这是全球范围内寒武纪之前细节保存最完好的一片化石群,也是各国科学家探索人类始祖起源和动物早期演化的核心场所。然而如此宝贵的化石宝藏,差点被采矿者挖没了!听到这个消息,一干国内外科学家格外重视。这个化石群有多重要?最新进展如何?听中科院相关专家来给你介绍。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朱茂炎说,古生物学界长期一直认为,现在地球上多数人类所知的复杂多细胞动物始祖产生于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但这些“高等动物”,不是一点点演化来的,而是突然在前后2000多万年的时间跨度里爆发式产生。那么在寒武纪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破解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到寒武纪之前的化石证据。

  遗憾的是,寒武纪之前的化石群,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罕见。上世纪80年代,位于贵州省瓮安地区一个类型多样、种属丰富的前寒武纪化石生物群被科学家发现。这个化石群不仅保存有迄今发现最古老(距今6.1亿年)的动物化石,还独一无二地保存有动物细胞三维结构。这一发现令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喜出望外。大家一致认为,瓮安生物群为解开生命早期演化之谜打开了至关重要的新窗口。

  正因如此重要的学术地位,瓮安生物群自发现起就一直活跃在科学前沿。自1998年以来,瓮安生物群的相关科研成果大量发表在包括《自然》、《科学》、《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几乎每年都有国际科学团体来瓮安实地科考。

  也正因如此受到关注,瓮安生物群受到破坏的消息才牵动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仍在瓮安协调保护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博士殷宗军介绍,近几年来,瓮安生物群所在的采矿区,一直在进行大规模露天开采,每天数百辆重型卡车往外运送矿石。以往化石质量最好的几个采坑都已经坍塌、剖面被埋,目前根本无法观察到产化石的地层,更无法继续进行采样研究。

  获悉相关情况,中科院、国土部等相关专家在清明节期间紧急赴当地勘察并召开保护协调会。参加勘察的殷宗军向记者介绍,现场的情况让所有专家“触目惊心”。去年11月,中科院专家出于现实考虑,计划在化石群中划出3处最有价值的保留点,希望作为保护底线。可是,到今年4月初,其中1处竟然已被彻底挖光。就在清明小长假期间,瓮安生物群现场依旧机器轰鸣:包裹着6亿年前古生物化石的山体被卖往磷肥厂,制成磷肥施入田地。

  “瓮安生物群是目前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历史最重要的窗口,全世界就这一个,挖了就没了。”朱茂炎说,瓮安生物群遭到破坏的消息震动了国际科学界,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不停向中国同行来电询问最新保护进展。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席科学家道格拉斯·欧文、美国古生物学会前任主席大卫·波特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菲利普·多诺霍在内的多名国际学者4月初专程赶到中国作科普报告,希望重视化石群保护。

  好消息是,在各方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当地政府已经着手解决瓮安生物群的保护问题。殷宗军介绍,截止到12日,瓮安当地已经停止开矿,并初步划定出瓮安生物群古生物遗迹保护区范围。

  朱茂炎说,瓮安生物群开矿能被紧急叫停,是幸运的。作为长期从事研究的科研学者,自己还有两个“白日梦”:一是瓮安生物群救下来,还能利用好,最好能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向公众开放;二是随着各地对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以后能有更多地质宝藏被自觉、自发地保护起来,向全人类讲好地球的故事。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