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江苏科技报】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实现高层次创新联动

  ■本报记者夏文燕

  科技基础设施是决定区域创新高峰的关键性“指标”,要成为国际创新中心,就必须依靠大科学装置的集群式发展。在江苏创新活力涌现的苏州,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江苏就必须加快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样才能与长三角各地形成更高层级的创新联动。”

  建设大科学装置 

  激活“长三角科技创新圈” 

  目前,江苏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杨桂山向记者介绍,当前长三角地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是:上海8.5个、安徽4个、江苏1.5个、浙江1个,它们共同构成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从数字上看,江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不占优势,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率却很高。杨桂山坦言,近两年大科学装置建设有点“热”,各地重视程度超越以往,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他表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一定要依据区域需求,根据科学发展规律去建设,“大科学装置是实实在在要用的,不是用来看的,它的建设需要经过长期谋划和论证,需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

  在长三角区域建设大科学装置,与在中西部地区建设有何不同?杨桂山说,在西部建设大科学装置可以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科创资源,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建设大科学装置,不仅要建设载体,最重要的是要有成效。“长三角地区科教发达,建设大科学装置有利于集聚人才,有利于解决科技发展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

  杨桂山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据了解,该装置正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在连云港10年培育出来的大科学装置。“该装置于今年9月份开工,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空白,为燃气轮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提供先进试验平台,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提供基础支撑。”

  大科学装置在安徽合肥申建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在杨桂山看来,合肥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合肥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这里,大科学装置建设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时间,借助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布局的契机,就迅速脱颖而出。”所以,他认为,除顶层设计、社会需要外,构建大科学装置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打造前沿科学中心两地合作布局区域创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江苏如何布局科技创新?杨桂山向记者介绍了中科院的战略规划。中科院南京分院与江苏开展科技合作,围绕地方区域创新需求,集聚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建设麒麟科技城,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目前,建设施工阶段的麒麟科技城将作为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核心区,部署中科院‘一院四所’,优先发展信息通信、生命科学、新材料以及环境产业,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圈,集聚更多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他表示,除了“一院四所”外,还将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以此为核心集聚科学院其他优质创新资源。

  “创新研究院不只是搭建转化平台、派几个研究员这么简单。这其实是一所两地发展,采用分所形式推进科技创新的院地合作模式。”他说,比如已落地麒麟科技城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的学科方向是研究计算与通信融合,计划将在南京培育建设面向IT3.0的信息高铁试验设施,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网络,争取成为我国信息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

  同时,在区域创新方面,中科院还将建设若干前沿科学中心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目前,南京分院正推动中科院在宁的三家天文领域研究机构(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有关高校协同创新打造空间天文科学中心;推动中科院在宁的三家地学研究机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打造水土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将成为一个集土壤环境修复、河湖环境治理的国家水土控制研究体系。

  建立协同机制和准则 

  通过市场化做强科创联合体 

  “从打造创新园区到吸引中科院优质资源聚集,再到建设大科学装置、建设若干科学中心和研发平台,”杨桂山说,力争到2025年将再引进5~8家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在麒麟首期形成2平方公里“中科院系”的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区,努力打造中科院科教融合发展、院地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高地。

  在他看来,长三角区域科创联动还需要一些推动力。比如,要建立协调机制、共同的行为准则,通过市场化做强科创联合体。

  “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圈’,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采访中杨桂山谈到,希望未来在长三角科创相关节点城市建立专业化的协作办公室,设立长三角联合创新基金,专门支持省市之间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协同创新合作的项目。

  创新基金的支持对象涵盖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等,以期通过创新基金的支持,能够在长三角地区打造一体化的创新链。

    来源: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151/2962/6861-1.shtml 《江苏科技报》20191211头版头条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