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江苏科技勇闯体制机制改革“深水区”,交出一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成绩单——研发投入强度2.72%,科技进步贡献率64%,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效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如何打好“科技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月14日,省人大代表、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省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走进新华报业全媒体访谈节目“今天我主持”演播室现场,交流观点,分享建议。
与国家队合作“登高望远”
主持人:2019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江苏集聚创新资源,在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力,结合实际工作,请两位代表谈谈具体举措。
杨桂山:江苏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面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并增强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江苏,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落地开花——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全面开工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相继获得国家部委立项建设;积极培育细胞科学与应用设施、面向IT3.0信息高铁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三个战略性、前瞻性产业,江苏加强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目前,江苏围绕人工智能、未来网络、集成电路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努力实现重大原创突破。江苏通过与“科研国家队”的合作不断“登高望远”,当前,院省正在加快推进麒麟科学城建设,以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为目标,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颜晓红:国家需求,始终是江苏科技的落脚点。近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江苏55项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省份第一。
过去一年,江苏大学深入贯彻江苏“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以绩效为杠杆,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全覆盖,将受益的90%作为一次性奖励给予成果完成人。同时,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为科研人赋权,实施专利分级管理,依据专利价值“指导定价”。
翻过山岭还要攀越“高峰”
主持人:“我们已经翻过很多山岭,还要攀越更高的山峰……”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政协开幕会上的讲话催人奋进。新江苏建设的“科技征程”,呼唤在“高原”上崛起更多“高峰”。接下来,江苏科技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哪里?如何树立创新高峰?
杨桂山:江苏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下一阶段,江苏科技要破解“有高原无高峰”的瓶颈。北京有怀柔、上海有张江、安徽有合肥科学城,江苏一定要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建设,形成空间集聚型的创新高地。
国家科创高地顶层设计、集聚布局态势十分明显,对国家未来发展格局和各省区市在全国的地位将产生深远影响,建议江苏在国家新一轮科创体系布局中抢占有利位置,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国家科创中心”建设。
颜晓红:江苏大学将以特色学科为示范,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加强“涉农”学科建设,跨学科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构建理、工、管理等同农业工程交叉融合的合作平台。学校将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比如承接工信部“推动农机装备产品创新发展”专题研究项目,组织编写“中国农机工业发展报告”等。
“双链”相扣加快融入一体化
主持人:扣牢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江苏创新资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为江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江苏如何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颜晓红:高校应以集成应用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积极探索校地企协同合作创新模式,让“产业研究院+研究生院”产教融合新模式在长三角区域复制推广。江苏大学也展开相关实践:每个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优势确立1个产学研重点合作地区、2个重点服务行业、3个规模合作企业,开展“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工程,从工程到产品,从产品到行业”全创新链科技服务,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研究的创新链。
杨桂山:建议积极推动长三角“之”字形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最大程度发挥以南京、苏州为东西两翼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活力,整体打造长三角国家科创中心。推动设立长三角联合创新基金,专门支持省市间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协同创新合作,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打造开放共享的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
依靠市场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才能奏响长三角协同发展“最强音”。呼吁深入推动政产学研一体化,引导大型科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合作,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培育跨区域市场化科创联合体。建立健全科创要素市场管理的各项法规和制度,比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人才共享机制,逐步形成长三角范围内人才“区域共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统一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服务网络,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人才交流市场以及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市场等。
促进科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增强长三角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我对长三角“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充满期待。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梦然
来源:http://xh.xhby.net/mp3/pc/c/202001/15/c73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