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青年报】未来宇宙星空将闪耀更多“中国星”

  前不久,浩瀚太空再添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为了纪念吴汝康院士卓越的学术贡献,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31745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汝康星”。

  按照国际规定,漫天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数码表示,只有太阳系中小行星才能由发现者提出命名。早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增多,许多国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专门组成了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会理事长赵海斌介绍,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报》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永载天文史册。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赵海斌告诉记者,“吴汝康星”这颗小行星于2010年8月7日晚被紫金山天文台的望远镜发现,它位于太阳系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不停绕着太阳运转。2012年3月,该小行星获得“317452”的永久编号。

  通过天文观测研究发现,“吴汝康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74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4.04年。它距离地球最远时为5.95亿公里,最近时为1.64亿公里。“吴汝康星”的运行速度很快,每天可达159万公里,折合每秒18.4公里,但因为地球也在绕着太阳高速公转,所以,人们在星空中看到“吴汝康星”只是在缓慢移动。

  赵海斌指出,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信息,对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有重要意义。小行星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宇宙和太阳系天体结构的认识、推进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而且对促进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迈入宇宙航行时代起到基础和开拓的作用。因此,“吴汝康星”将在未来小行星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说,小行星的命名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件值得后人去回顾、传承和拓展的事情。这颗满载着吴汝康先生光辉业绩的“吴汝康星”,将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告诉记者,吴汝康是我国最重要的中国古人类学家。在吴汝康开始古人类学研究工作之前,发现中国人类化石的地点局限于北纬38度至40度之间,到1959年则扩大到了从北回归线到北纬45度的范围,不少新发现也填补了中国人类化石在时间区段上的空白。

  邓涛说,以吴汝康的名字来命名行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学术成就及其科学精神的褒奖,也是对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工作者极大的精神鼓舞。“未来宇宙星空将闪耀更多的‘中国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20-09/08/nw.D110000zgqnb_20200908_4-12.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