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苏州日报】汪大明:“不拿下‘堡垒’誓不回”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依赖冷链运输的难题,产品被纳入中央加快提升检测能力生产扩能五个核酸产品之一——  

  □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周建越

  这两天,汪大明仍在苏州、北京之间穿梭,忙碌着专业学科研究。

  9月8日,作为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汪大明在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后,才进入人们的视线。

  当天,他胸佩大红花,盛装出席,接受了党和国家的最高表彰。

  就是这个默默无闻耕耘多年的科研人员,率领他的团队,开发出了国内唯一无需核酸提取纯化和扩增的检测试剂,并可在常温下储存运输。

  抗疫影像回放 

  20多天“逆行”武汉 

  检测系统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 

  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作为中国科学院唯一专门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主动扛起重任。

  “必须举全所之力,投身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疫情斗争中去!”医工所党委向全所发出了动员令。

  在这个节骨眼上,从事肺炎及肺结核检测研发的汪大明被推上了浪尖上的“浪尖”。

  “如果能用自己的分子诊断技术去帮助医生,岂不是更能准确判断病情?”汪大明想。然而,对于一个新病毒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

  越是吃不透,越有挑战性!

  1月初,他向所里报告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所长唐玉国与党委书记杨洪波的支持。

  “疫情所需,国家有召,我们要创造条件快速推进,尽早将我们自主研发的检测用到一线去,帮助前沿医生精准诊断,贡献我们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一份力量!”唐玉国说。

  很快,医工所成立了若干支冲锋队,从不同技术路径进行科研攻关。汪大明是成员之一,主要对“基于核酸杂交和免疫荧光捕获法”的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进行应急攻关。

  在这个特殊时刻,晚上医工所大楼经常灯火通明。科研人员已全然没了白天黑夜,只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

  传统的病毒检测,需在提取患者咽拭子后送至多个实验室,经过病毒核酸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扩增产生荧光分子等步骤,才可测定。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样本多次转移,不但会增加实验人员感染的风险,还会使检测效率降低。

  终于,在一个多月不眠不休的攻关下,一套新的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有了初步结果。

  为获取检测第一手资料,2月25日,汪大明带领团队“逆行”武汉。

  在出发前,他曾发过这样的誓言:“在这一终极战场,我们必须分秒必争;不拿下核酸检测这个堡垒,我誓不回去!”

  20多天里,他与队友完成了近千例新冠肺炎阳性病毒样本临床试验,攻克了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这个堡垒。很快,该系统经国家药监局审批,获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予临床应用。

  越是艰险越向前 

  “关键时刻入党,就是为了激励自己” 

  事实上,在汪大明对检测系统进行攻关时,市面上早已有了相关的检测系统。但他所做的研究,是在做着与现有检测不同的方向——它是国内唯一无需核酸提取纯化和扩增的检测。

  “我们的产品能够在45分钟内出检测结果。由于仪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整个系统可实现常温储存和运输,可方便地应用于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汪大明说,他们研发出的这套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包括了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和配套的免疫荧光分析仪,一台仪器一小时最多可测60份样本。

  这种方法可一步法快速检测病原体核酸,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核酸杂交试验,使得标记病毒核糖核酸对应的荧光信号放大,最终通过荧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达到确诊的目的。该技术仅需20微升咽拭子或痰液样本,就能快速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核糖核酸(RNA)。

  正因为汪大明及其团队解决了核酸试剂依赖冷链运输的难题,他们的检测方法被纳入了中央加快提升检测能力生产扩能五个核酸产品之一。同时,汪大明和团队还研发出自测用抗体检测试剂,一次采样同时检测IgM、IgG两种抗体,10分钟完成,已获欧盟CE认证,出口国外助力国际抗疫。 

  直至今天,汪大明和团队仍一丝不苟地进行研究,将课题向纵深推进。

  在这场保卫战、阻击战中,凡在最艰难时刻,汪大明都能感受到身边的每一位党员不惧困难、冲锋在前的执着,更给了他攻坚克难的信心。他知道,“医学治疗上的任何一点突破,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就在医工所,多支科技突击队同时攻关,在病毒检测仪器、试剂研制、病毒疫苗、病毒病原体抗体、核酸自动化提取、新型病原体消杀、隔离病区医疗监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等,展开了应急科研;更有工程人员对工程样机、芯片样片等综合攻关——每个人每天都要连续奋战15小时以上,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就在汪大明带队奔赴武汉前夕,他拨通了医工所党委书记杨洪波的电话:“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看到了党组织的力量。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能激励自己、鼓励团队,我能否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汪大明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杨洪波的肯定与鼓励。

  3月23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产业-国科-域外”联合党支部和中科院武汉科研应急攻关临时党支部通过视频连线,一致同意吸收汪大明为中共预备党员。

  在医工所,有多项攻关项目获突破——手持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POCT快检仪,在疫情初期临床检验一线发挥作用;超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正缓解着目前海关输入性疫情防控压力增大的问题……

  抗疫精神感悟 

  继续勇攀高峰 

  展现“国家队”研发人员“逆行”风采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成为了考验党员的试金石——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人们无处不见党员、干部等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身影;人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汪大明表示:“科技创新,报国为民”,已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他与他的团队,将更好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始终不忘“创新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从业初心,牢记“服务人民健康幸福”这个使命,以党员标准去努力践行初心与使命,更好地为输入性疫情防控,提供更好的医疗技术装备,为打赢这场全球抗疫斗争贡献中科院人的一份力量。汪大明说,他与他的团队将继续勇攀高峰,展现出“国家队”研发人员的无私奉献与不屈不挠的“逆行”风采。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