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现代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名誉所长周立三院士逝世20周年。为了纪念和缅怀周立三先生的科学贡献和崇高品质,5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举行了“一代宗师,科技楷模—纪念周立三先生座谈会”。所长沈吉、副所长段学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维佐以及部分退休老领导、老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党委书记谷孝鸿主持。
沈吉所长首先代表研究所感谢到会的老领导老同事和青年科技人员。沈吉表示,2018年是周立三先生逝世20周年,也是研究所周立三科研奖励基金设立20周年。周立三先生从1940年至1998年在所工作共有58年所龄。他坚持地理科学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建设需要和问题,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的作用,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向国家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建议,组织与承担一系列国家或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重大成果。举办本次座谈会,初衷就是要缅怀和传承周立三先生的学术思想,学习和发扬周立三先生的高尚品德。
随后,周立三生前所在研究室、现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陈雯研究员作了题为“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发展”的学术传承报告,陈雯研究员从跟随周立三先生开展中国农业区划和中国国情分析切入,阐述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脉络即是围绕两大矛盾“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城市与乡村”进行开展,并通过对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空间发展、乡村振兴探索等例证介绍了研究室近年来先后取得的科研成就。2017年周立三科研奖励基金获得者尹洪斌研究员作了题为“水体沉积物污染修复材料研究”的学术报告,通过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背景和存在问题的阐述,介绍了水体磷氮修复材料与使用技术研发的科研成果及对水环境修复的展望,报告宗旨是继承周立三院士服务国家的理念,着力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在纪念发言环节中,与周老共事的老领导老同事及后辈先后深情回忆周立三生前事迹,缅怀周立三崇高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道德品行。
研究所原所长虞孝感研究员深情地说,周立三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组织主持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对新疆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周立三先生提出的“新疆农业的发展要重视山地与平原的统一”、“生产建设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后果”、“调整经济结构必须重视解决农牧、林牧、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等矛盾”等建议为新疆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开创了农业区划研究。周立三先生是中国农业区划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他较早地认识到中国农业生产地区的差异悬殊及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提出要把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的研究作为农业地理学结合生产实践的首要问题,提出要调整中国农业布局。三是开辟了国情分析研究。周先生带领课题组客观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清醒地指出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存在“人口过多、素质过低与资源有限、相对紧缺”以及“工业超前与农业落后、发达城市与相对落后农村”的基本矛盾,此后陆续发表了四份国情分析报告,并多次在中央党校讲演,有效促进了我国国情教育的普及发展。
吴楚材研究员在发言中回忆了周立三先生大公无私,立身为公的品德。1997年周立三先生获得何梁何利奖,他提出将15万港币奖金全部捐给研究所,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劝说下,最后捐出10万给研究所,剩余的5万元均分给了子女。周老在生活中清正廉洁,乐于清贫,多次教导自己的学生“生活上要知足常乐,业务上要以不知足常乐”。吴楚材研究员还特别提到周立三先生在科研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品德。早在1979年主持编写《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报告时,周老顶住各方面的压力,鲜明地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以及存在的盲目粗放“掠夺式经营”的观念,给国人以警示。
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范云琦研究员通过对地理所成立、发展、建设历史的追忆,阐述了周立三先生在我国地理科研事业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40年周立三在重庆参与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地理研究机构,1949年国民党欲将研究所全部搬迁广州或台湾,但周立三等一批科研骨干成立了南京工作站并克服困难坚持工作,并与当时的地下党员施雅风领导了“反搬迁搞应变”的斗争,抵制了国民党全部搬迁的图谋,为保存新中国地理研究机构和科研的骨干力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周立三先生,就没有地理研究所。
研究所原副所长吴瑞金研究员在发言中特别提到周立三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尤其注重调查研究和收集第一手资料。周立三先生一贯坚持“任务带学科”、“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理念,始终站在国家层面分析与发现问题,组织有关学科共同开展研究,率先提出我国并不是地大物博,而是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制约问题,强调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和适度消费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李世杰研究员回顾了地理研究所从解放前到新中国诞生,从国家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传承,指出周立三先生能够在那样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提出农业区划和国情分析,体现了他高超的战略意识和超前思维。周立三先生是知识分子的脊梁,他无时无刻不以国家为重,以民族生存发展为本,内心中深沉的家国情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研究所开展纪念周立三先生座谈会,一方面要缅怀他一生的成就和精神,另一方面更要深入地思考在新时代如何紧跟国家需求,凝练战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地理学科。
研究所原党委副书记吴明其在发言中回忆了周立三先生高瞻远瞩的科研战略和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周立三先生做科研提倡多方协作、老中青结合,发挥不同专业人员的作用和集体智慧。他十分注重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凡中青年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著作,他都认真帮助审阅、修改,把多次出国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并说,“年轻人精力充沛,可以多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周立三先生不计个人得失、着力扶持后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佘之祥研究员出差在外,特别委托吴楚材研究员递交了书面发言,周立三先生工作严肃认真,顾全大局,刚正不阿,为人淡泊名利,对原则是非敢于阐明观点,周光召院长曾称“周立三先生是科学工作者的楷模”,施雅风先生说他是“超地理学的帅才,科学工作者的楷模”,陈述彭先生说他“长者风范,学界楷模”,吴传钧先生说他是“中国地理界的光辉楷模”,如此高的评价在科学院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当前我国处于习近平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周立三先生的精神,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以任务带学科,努力使研究所发展的更好。
随后,陈家其、沈小英以及张落成研究员等也分别讲述了曾经与周老共事时在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交集及感想,深切缅怀周立三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质,切实感怀于周老的“国家责任感”和“人生楷模”的社会意义。
最后,党委书记谷孝鸿作了总结发言。谷孝鸿说,周立三先生是战略科学家,是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形象、旗帜,是研究所的骄傲,他的一生都是面向国家需求做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周老一生的成果都彰显了这些价值所在,赢得了国内外同行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普通群众的高度评价。谷孝鸿指出,在新时期全所同志要向周立三先生学习,学习他爱党爱国,服务国家的战略追求;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学术民主,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学习他坚持国情调研,善于总结提升的学术智慧;学习他团结合作,一心为所的家国情怀。希望全所同志齐心协力,为研究所的创新发展和国家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