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10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顺利召开。来自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博物馆、出版机构、科普教育和化石保护等29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等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沈树忠,西北大学教授张兴亮,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杨群、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王海峰、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向东、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王永栋等特邀嘉宾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在12月9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理事长詹仁斌致开幕词,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参加会议的嘉宾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成立于2016年12月18日,旨在促进古无脊椎动物学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发展,进而为我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做出贡献。本次会议是分会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召开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由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主办,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南京古生物所承办。
本次学术年会以“古无脊椎动物学与重大地质事件”为主题,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大会设置了1个主会场和2个学术主题分会场,共有46个口头报告(其中20个为学生报告)和1个展板报告,展示近年来我国古无脊椎动物学及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邀请沈树忠和张兴亮做大会特邀报告,题目分别为“二叠纪全球界线层型(GSSP)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启示”和“寒武纪大爆发早期的底质革命者”。詹仁斌以及分会副理事长孙元林、金小赤、任东、何卫红分别为大会做了主题报告,内容分别涉及奥陶纪宝塔组与生物大辐射、泥盆纪腕足动物群、生物系统学研究、二叠纪生物古地理、以及二叠纪末海洋无脊椎动物。分会场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时代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内容涉及早期生物演化、寒武纪特异化石库、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与大灭绝、晚古生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演化、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态系演变、中新生代陆相无脊椎动物演化以及新技术新手段在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12月10日下午,参会代表赴南京汤山考察了汤山猿人洞和汤山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
孙元林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向大会的圆满结束表示祝贺并向所有参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在大会闭幕式上,颁发了理事会评选出的“优秀学生报告奖”,共有来自贵州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南京古生物所等的7名研究生获奖。会议组委会将于会后在《古生物学报》出版此次会议专题论文集,欢迎国内优秀学者学生踊跃投稿。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下一届学术年会计划于2019年在西北大学召开。